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今年的十二月非常文藝,十二月十三、十四兩天,我先後去台北美術館參觀了中國旅美藝術家蔡國強的《泡美術館》展,及去國立歷史博物館看梵谷畫作展《燃燒的靈魂》。
  先講蔡國強的作品,他被紐約時報評為這個地球不可或缺的藝術家,出生於泉州,先去了上海,後去了日本,現在旅居美國,以火藥創作及大型裝置藝術聞名。一進展場的第一件作品是大型裝置藝術《不合時宜:舞台一》,以數部汽車模擬一台汽車爆炸沖天的過程。數台汽車垂吊在美術館大廳,車上伸出的霓虹燈管放射出耀眼光束。這件作品其實不難讓人聯想起汽恐怖攻擊,但是這件作品呈現的方式,卻讓我覺得非常的壯觀美麗。另一件作品《文化大混浴》,還利用到了美術館外的開放空間,中間放置一個大的浴缸,旁邊還有更衣室、淋浴室,還寫上了開放時間,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浴缸旁邊的松枝、太湖石等,依據語音導覽裡蔡先生的說法,是依據風水的原理擺放。我是不懂風水啦,所以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倒是讓我想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桃花島主黃藥師在島上依著奇門遁甲之術佈下的桃花陣。 一樓放置的都是以蔡國強的大型裝置藝術為主,再走進去,是《不合時宜:舞台二》,展示廳中,垂吊著九隻表情、姿態各異的老虎,唯一相同的,是全身都被萬箭刺穿。語音導覽裡,蔡先生說,古時打虎被視為是英雄的象徵,但是在現代,殺虎卻是殘忍血腥的暴行。不同的時空背景,對英雄的詮釋角度也不相同。我想他除了藉此點出"不合時宜"的主題,也藉由這件作品,讓觀者審視英雄主義為世界帶來的災害,因為人展示自身強大力量的同時,卻也危害其他相同或不同的物種。
  下一個展示廳,展出的是九十九隻狼,前仆後繼朝向一面看不見的牆撲去,作品名稱就叫做《撞牆》。官方網站上說,這件作品是藝術家為柏林德意志古根漢美術館的個展所創作。柏林圍牆雖不復存在,東西德已然統一,但歷史餘留下的問題仍然根深蒂固。當我看到這件作品,想到的是獨立思考究竟存不存在的問題,因為人或多或少都會被所處的時代氛圍所影響。接著的展示廳裡,展出半台破船,其中流洩出碗盤、觀音像的破片。初見時,我以為這是反映他成長背景的作品,因為他來自泉州這個海港城市,在元朝時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國的絲綢、瓷器等,都透過往來的船隻從泉州運向世界其他地方。這件作品叫做《迴光──來自磐城的禮物》,磐城是日本的一個小港口,這件作品是透過當地民眾的幫助,從海底打撈出來一艘沉船,幫蔡國強完成了這幅為當地美術館展覽而做的創作。而之後當他又在美國華盛頓展出時,磐城的居民又幫他打撈出另一艘船,遠渡重洋把船運去新大陸。
  二樓展出的是以他火藥爆破的創作。用火藥來創作,至今應該還是相當前衛的藝術表現方式。在語音導覽裡,他說,因為他的個性比較中規中矩,所以才要透過火藥爆炸這種難以預期和控制的因素,來尋求藝術的創意和突破。一開始他還不太會掌握火藥時,時常燒過頭,以致毀了作品,後來有一次他又點燃了作品時,他的奶奶拿了破布來拍打滅火,給了他滅火的"靈感",所以他奶奶對他的創作居功厥偉(哈哈)。為了這次展覽,他創作了《晝夜》以及《遊走太魯閣》這兩件巨幅作品,前者描繪一個舞者在從白天到夜晚身體姿態及心情的變化,後者透過火藥爆炸,創造出有如國畫潑墨山水般的效果,中橫太魯閣段鬼斧神工般的山峰躍然紙上。
  除了這兩幅大型創作,二樓也以影片的方式,展示他在世界各地從事的火藥爆破創作,如在愛丁堡演出的黑彩虹、APEC開幕的煙火秀,及移動彩虹等作品,還有最為人所知的,京奧時,沿著子午線向鳥巢體育場前進的大腳印煙火。另一間展覽室裡,展出與他有關的報章雜誌報導,我這才知道其實我早就知道他了(XD)。1998年台中省立美術館整建前,就請他來進行一場叫做《不破不立》的爆破創作,當時人在台中的我,雖然沒去現場,但看了新聞實況轉播的我,對於這場創作居然沒有把美術館「夷為平地」,感到非常失望(哈哈)。另外他也參與過策劃金門的碉堡藝術節,將碉堡轉變成藝術的展示場地。九二一時,他也創作了《九二一的烙印》,義賣賑災。他還上了某購物台,當場創作他的爆破作品,也就在當場接受觀眾進線訂購,雖然當時引起藝術圈不小的「騷動」,但我想這也是他某種前衛的「行為藝術」吧?
  看完展離開台北美術館時,天已經黑了,《不合時宜:舞台一》的爆炸光束透過玻璃帷幕,閃爍忽明忽滅的微光,煞是浪漫。突然想,建國一百年的國慶籌備小組,不知道會不會請他來設計煙火秀?除了政治不正確之外,其實也沒啥不妥的。

相關連結:
蔡國強泡美術館官方網站
蔡國強官方網站

  第二天,請了一天假,前往歷史博物館看梵谷畫作展《燃燒的靈魂》。這個展是國內首度販售"預售票"的展覽,也堪稱是創舉。也許是受了去年米勒展的盛況的影響,讓主辦單位想出了這個控制進場人數、維持看展品質的方法。夏天的時候,幾個愛好藝術趕集(XD)的朋友們變相約買了票,滿心期待來看這個今年年底的藝術盛會,進了展場之後,卻難免有點失望,因為主辦單位還是放了過多的現場購票觀眾進場,讓本來就已經很小的歷史博物館場地更加擁擠。雖然跟米勒展比起來,已經好很多了,但還是期許觀眾能有更好的看展品質啦。
  應該沒有人不認識梵谷吧?星夜、向日葵,美術課本裡絕對有。雖然他著名的作品,大部分完成於他去法國後,但他卻是荷蘭最佳的代言人,連荷蘭銀行推廣信用卡時,用的還是他的名畫!這次他最有名的作品無緣來台,幸好我們仍有眼福一睹他的自畫像,以及「星空下的絲柏路」、自殺前的作品「薊花」。
  展覽從他的素描畫作開始,就像一般人一樣,他也是從素描靜物開始,慢慢的進階到畫風景及畫人物,一直到他覺得自己的素描畫得差不多了,才開始畫油畫。跟著導覽的解說,梵谷一開始的畫作在透視上大有問題,以至於他剛開始畫人,都是畫側臉,就是為了避開這個難題。不過繪畫除了天份以外,苦練還是很重要,他後來那幾幅人物畫,完全沒有之前的缺點,尤其是描繪傷心婦人和餐前祈禱的那幅畫,讓觀者馬上進入畫中的情境,都是素描中的上乘之作。展覽的畫作順序,是依照梵谷一生的年代排序,看完了素描,梵谷開始創作油畫了,由於北國的天空時常都是灰濛濛的,所以他的畫作也猶如蒙上了一層灰。接著,他去了法國,受了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及當時印象派畫風的洗禮,漸漸地我們熟悉的梵谷畫風成型。
  他晚期的作品,以強烈的筆觸,表達光線、物體的線條,風景、靜物在他筆下,彷彿流動不止充滿律動。余光中讚美它是〈破畫欲出的淋漓元氣〉,我倒覺得這些顏色和線條,和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測驗人心理壓力大小的圖,有點類似。這些照理應該是靜止的圖案,在正常人眼中是慢慢地轉,但在心理有極度壓力的人眼中,卻是快速地轉動。梵谷晚期一直飽受精神異常的折磨,我猜想,在他眼中,世間的光影線條,可能也就是這樣一直轉動著。我回家上網查了一下,在維基百科上發現這麼一段:
在現代的一項科學研究中,科學人員發現梵谷的後期作品,包括《星夜》在內,包含有一種物理上稱為「湍流(Turbulence)」的神韻,並推測此神韻來源於梵谷由於長期處於癲狂狀態中而得到超於常人的感悟能力和繪畫表述能力。(詳見維基百科:星夜
,與其將這展覽定名為「燃燒的靈魂」,對我而言,更像是梵谷「躁動的靈魂」哪!
  回到家,馬上訂了《梵谷傳》,希望能藉由文學家的妙筆,解開我心中,梵谷的天才及癲瘋之謎。也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去荷蘭和法國,踏上梵谷的旅程,希望能明白,他遺言中說到,會永遠留存的悲傷(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究竟所言為何。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文森·梵谷
九歌-文學國度 余光中:為梵谷招魂
蔣勳 破解梵谷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