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2, 2010

  上星期三(12月8日)為了消化補休,去了一趟台北美術館看高更Paul Gauguin的畫展《永遠的他鄉ELSEWHERE》。因為台北花博的關係,北美館前面好多人,連從公車站要走進美術館裡,都還出動了工讀生「交通管制」。
  感謝藝文神經敏感的楊小光同學先買了預售票。雖說藝術無價,但能佔點便宜,還是十分讓人開心。除著票價折扣外,還送了一本印刷精美的2011的手札,封面就是左邊這幅本次展覽最重要的作品「三個大溪地人」。我對於高更的印象,絕大多數來自於梵谷傳,以及他晚期到了大溪地之後的畫作。透過這次展覽,讓我重新了解這個「梵谷的同居人」。
  一進入會場,就是一張世界地圖,說明高更這漂泊的一生,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跡。Paul Gauguin於1848年的6月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但是三歲的時候由於父親擔心法國政治動盪不安,於是舉家搬到了南美洲的秘魯投靠親戚。一直到高更七歲的時候,才又搬回法國。他學校畢業後,先當了海軍,在海上飄盪。後來回到陸地上,成為收入豐厚的證券交易員。到了他三十五歲那年,法國發生金融風暴,高更遂辭去了工作,專心成為一名職業的畫家。導覽老師說,高更的漂泊,我們固然可以一廂情願地認為,他離開巴黎到了布列塔尼的阿凡橋Pont-Aven,又到了南美洲巴拿馬的馬丁尼克島Martinique,又去了法國南方的阿爾Arles,最後去了大溪地,是為了逃離過度文明的西方世界,前往原始的部落社會追求心中的桃花源Arcadia,然而,這一切的源頭還是經濟壓力,逼使他離開生活費昂貴的巴黎。而他前往南美,也是覺得以當時巴黎藝壇的風氣,畫原始的異國風情,再回到法國,應該能有不錯的銷路。在當時高更的評價也是兩極,喜歡他的人認為他的畫作開創了隔離主義(Cloisonnism)和綜合主義(Synthetism),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繪畫,但也有人覺得他只是為了迎合市場賺錢罷了。
  看了一下報章雜至上對這次展覽的報導, 這是北美館首次從選件、保險、運輸到展出,全程主導策展各環節的第一次嘗試。之前如「費城美術館收藏展-從馬內到畢卡索」,我想也包括去年的「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都是別人已經策劃好的,經過協調後搬來台灣即可,然而這次從選畫、借畫到搬來台灣展出,都是由北美館一手包辦,該給北美館一點掌聲啦!這次展出的作品,除了油畫之外,也有其他諸如版畫、雕塑的作品,但遠不及他的生平故事引起我的興趣。

延伸閱讀:
蔣勳 破解高更
祕魯來的野蠻人–早期高更

  以下沒有劇情透露,未看過電影者請放心閱讀。

  看玩了高更之後,我們前往重新開張梅花戲院看《茱麗葉》。梅花戲院是我第一個工作的回憶,哈利波特第一集我就是在這邊看的。去的這天,梅花為了慶祝重新開幕,一張票只要123元。《茱麗葉》是由三個導演分別導三段戲串成的,至於為何要叫「茱麗葉」呢?依照電影公司的說法,是重新演繹莎士比亞筆下這個最膾炙人口的角色,但對我來說,卻像是先有了一個命題,然後由三個不同導演針對「茱麗葉」這個名詞去發想不同的情節及故事。看完之後我不禁有一個念頭,若非東京影展台灣團被對岸打壓,這部片恐怕不會受到如此矚目。
  第一篇由侯季然導演的《該死的茱麗葉》,徐若瑄飾演跛腳的印刷廠員工,和王伯傑飾演的大學生相遇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第二篇《兩個茱麗葉》由沈可尚導演,本屆金馬獎最佳新人李千娜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三十年前因與戀人交往遭受反對,裝瘋住進精神病院的歌舞團台柱茱莉,一個是現代背情人背叛欲自盡的女子。第三篇由陳玉勳執導的《還有一個茱麗葉》,則找來一票在台灣電視圈的諧星擔綱演出,由康康飾演單戀28次都失敗的同志,尋死時卻被找去當廣告臨時演員,進而展開一連串妙趣橫生的故事。
  看完電影我自我安慰說,這就是短篇小品電影的侷限吧?格局小,就容不下大衝突,製造不了高潮。但後來我又想,同樣是講述愛情,由不同短篇拼接起來,而每篇又更短的《巴黎我愛你 (Paris, je t'aime)》,就讓我覺得餘韻無窮,但這部看完,卻想不起那個片段、哪句台詞,讓我特別有感觸。每篇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第一篇《該死的茱麗葉》採用倒敘的方式,最後才揭曉謎底,呼應篇名,堪稱神來一筆的回馬槍。但除此之外,除了電影中女主角因為工作的關係,以鉛字排版「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本書,通篇實在看不出來和茱麗葉有什麼關係。第二篇《兩個茱麗葉》主敘事線是在廟口打對台的兩個家族,布袋戲家族的兒子和歌舞團團長女兒茱莉墜入愛河,但卻不為雙方家族接受。女的裝瘋住進療養院,等男的來救她。這篇是我覺得三篇當中和羅密歐與茱麗葉最有關聯的一篇,結構也較完整,但我寧願那個矮胖癡呆的女人就是茱莉,這樣才更有震撼力。相較於三十年前轟轟烈烈的愛戀,計程車司機和女兒之間的父女情沒有刻意著墨,卻讓我覺得異常溫馨感人,反而成為這部片中我最愛的片段。第三篇《還有一個茱麗葉》一掃前兩篇的沈重,一開始就讓觀眾笑翻了。雖然男主角朱立業是個一心想尋死同志,但通篇卻根本不管性向和生死這兩個議題,再加上演員都是在電視圈打滾的綜藝諧星,骨子裡就是電視裡的搞笑單元劇。  等我看完電影出來,我終於知道為何梅花戲院會有促銷活動了。因為,戲院還沒完全裝潢好!這也堪稱「創意行銷」吧?除了茱麗葉外,另一部片是《我為琴狂(Pianomania)》,這兩片都不是主流的賣座巨片,看來梅花是想另拓藍海。也許是票價實在太可愛,所以除了我看的這場在非假日又是冷門時段,也有九成滿座的票房。值得一題得是,本來以為只有在高更展上才有可能看到的導覽天后-曾淑芸老師,卻在梅花戲院看到。她好像是帶著社區大學的學員們一起前來,開演前還介紹中影的董事長來到台前和觀眾致意。
  中影的董事長說啥,我剛好錯過了,因為當時內急去找廁所。不知道是不是梅花戲院連放映聽都還沒裝潢好,對於廁所的標示很不明顯,我為了找廁所,往上走到放映室前面,因為光線昏暗,沒注意到地上還有一個階梯,整個人仆倒在地,右小腿磨破皮、左腳膝蓋也瘀清。
  這天過得超充實的,看展、吃飯、電影,每一分鐘都做了最經濟的利用。我回家後心情也超愉快的,不僅是心靈獲得滿足,中午我們在六張犁捷運站附近的「築地日本料理」享用平價日本料理,更是溫暖了我的胃。會去吃日本料理也是意外,我們原本是要去吃「發福廚房」美式漢堡的,但我實在太會挑日子,挑到他們公休的時間,所幸即時發現才沒撲空,楊小光馬上又找到了築地日本料理,我戲稱這是美國不通飛日本。我們也差點趕不上築地的午餐時間,多虧花博期間的免費接駁公車,從北美館快速地到了中山國中,再轉搭捷運,趕在店家中午休息前衝進店裡點菜。
  不在記劃上的事情發生了,不代表結局就會不同。至少下次我路過中山國中,已經知道有什麼美味可以期待了。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