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的包裝。今年2月1日發行時,南方出版社推出兩個版本,一個是附一條大圍巾的圍巾限量版,上頭的拉鍊還附上了本書最經典的愛戀告白 "En me donnant Toi, tu m’as donne Je." (在給我「妳」的當下,妳也給了我「我」)。另一就是我買的平裝版本,還附有一個左邊照片中沒有的粉紅色書套。
大概是書市不景氣,所以賣書也就像在賣一件藝術品。在讀者還沒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之前,先抓住讀者的目光。這樣的行銷手法的確擊中我了。接著我開始看各大網路書店裡對這本書的介紹。馬上被書中的一段話吸引住,等這本書寄到我手裡,原來這段就是書的開頭。
妳八十二歲了,
身高縮了六公分,體重只剩下四十五公斤,
但妳依然美麗、優雅、令人心動。
我們一起生活了五十八年,
可我比以前更愛妳。
我再次感到空虛啃噬著
我空洞的心胸,
唯有你緊貼著我,才能讓它填滿。
看這本書的時候,台灣最紅的連續劇是講述婚姻遭受第三者介入的「犀利人妻」。前陣子喧騰一時的新聞,是兩名補教名師的婚外情。傳統我們認定新婚激情退燒的「七年之癢」,根據英國的民調顯示,已經縮短成三年。作者與妻子結縭五十八載且越來越濃烈的愛戀,在這個生活步調超快、愛情來去匆匆的時代,顯得那麼不合時宜。然而透過文字,卻也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心中的空洞有被填滿的可能。
書中從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情形開始寫起,寫到兩人婚後的生活,寫Dorine對他寫作事業的支持,直到她被檢查出患有蛛網膜癌及子宮頸癌。作者André Gorz是猶太裔奧地利及法國籍社會學家。出生於1923年2月9日維也納,本名叫作Gérard Horst。他大學時學的其實是化學工程,畢業後最先從是英文翻譯的工作,直到1946年遇到Jean-Paul Sartre,從此存在主義及現象學徹底地影響了他。隔年1947年,Gorz遇見的他生命中的摯愛,英國籍的Dorine,書名中的D.,也就是她。出版社沒有直譯為「給D.的信」,是因為書在2006年出版了之後,2007年9月23日,Gorz和Dorine被朋友發現肩並肩死在臥室床上。醫生診斷死因為注射過量藥劑身亡。Dorine被診斷出得了不治之症,而在本書的最後,Gorz寫道:「我們都不想成為對方死後的存活者。我們經常說,如果不可能中的可能,如果有來生,我們還要共度。」戀人最終的結局是共赴黃泉,也讓我在闔上書頁時不禁感嘆,現實的生活,往往比書中的情節帶給人們更大的震撼。
雖說作者André Gorz是有名的左派社會哲學家,對一般讀者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書後,附了一篇由林深靖老師寫的文章,介紹Gorz及政治生態學。自1970年代開始環保的議題逐漸受重視,而Gorz是最先關注此一議題的知識份子之一。他在1975年出版的《政治與生態》書中,批判在資本主義生產至上的邏輯下,政府將經濟成長視為施政的最高價值,除了地球資源快速地被消耗、環境快速地被破壞之外,在他眼中看來,在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下,形成一種「生產越多、消費更多、擁有越多」的價值觀,消費的競逐最後成了無止境的浪費。他在《最後一封情書》裡也說到,「工業的擴展把社會轉變成一個巨大的機器,不但不能解放人類,反而縮小了人類自主的空間,決定了人類生存的目的及生存模式。我們成為這巨大機器的奴隸,生產不再是為了造福我們,而是我們為了生產竭盡所能。(P.123)」於是,「人的社群歸屬感消退,團結意識也被競爭所摧毀,越來越多人的職業屬於零碎的、不穩定的狀態,對工作沒有信念,缺乏熱情。這樣的社會無法提供安全感、認同感。每一個人在追求物質佔有的過程中,成為靈魂離散的孤獨個體。(附錄P. 162)」我們長期被這樣追求經濟成長的迷思制約,使得我們對於諸如生態、社會秩序等危機的逼進束手無策。要解決這樣的危機,應該去思考,是否有一種「不成長的繁榮」及「真正經濟的經濟學」。
看到以上這段話,我非常認同。最近因為日本強震造成的福島核能發電廠輻射外洩的危機,讓台灣爭議以久的核四續建與否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反對的人無非以環保和安全為考量,贊成的人則以民生經濟為出發點。看完這本書,讓我不禁想,如果我們不需要這麼多電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核能電廠了。除了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外,我們是不是也不需要生產那麼多不需要的商品,以節省不必要的浪費呢?每天我們觸目所及各種的宣傳促銷,有多少是我們真的需要的?如果我們的消費僅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需求,我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資源。
Gorz認為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的社會中,物質生產的勞動,將不再是人類生涯的主要內容。顯而易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同意,一個人的職業不再代表社會的認同,也不再是評斷個人成就的標準。只是這樣思維的改變,尚無法形成新的生存模式,讓這些已經改變的人不再感到孤單(附錄P.164)。Gorz晚期的著作集中在思考如何讓人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投入公共事務,發展自我價值,而不只是日復一日陷入勞動維生的泥沼中,逐漸失去對工作和生活的控制。他提出了諸如「縮短工時」和「保障底薪」的觀念,影響極其深遠。
我需要重新拼貼我們的愛情故事,好讓我真正體會它全部的意義。這愛情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我們,讓我們通過過彼此,為了彼此而活著。現在我寫這封信給妳,是想明白我生命中的曾經,我們共同活過的曾經。
我讀到這句話時忍不住潸然淚下。
Gorz本來不想出版這本書,因為他原本只為了Dorine一個人寫。但後來他還是交給出版社,Dorine也沒反對,只堅持英文譯本一定要在她死後才能出版。書甫出版,馬上在法國成為暢銷書。熱銷原因,我想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純粹的愛並不存在於世上,但Andre和Dorine證明了它不僅存在,而且是真正的至死不渝。
Gorz自殺時留了信給親密的友人,交代將兩人火化之後,骨灰合而為一,撒在兩人生前居所的花園裡。右邊的圖是寫這篇文時,在網路上找到的,依然年輕的愛侶。
相關網站:
Lettre à D. 《最後一封情書》臉書粉絲專頁
《最後一封情書》(Lettre à D.)書籍設計概念
名人情書曝光
再見,André Gorz - 一個左派哲學家與妻子的自殺
André Gorz 和Dorine:世间最完美的爱情和婚姻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