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臉書有「我的這一天」功能,常常強迫我回首過往,算一算加入臉書也十年了。從一開始單純地只是追蹤好友生活動態,到熱衷玩農場遊戲加了一堆不認識的人,又到近年來因為關注社會議題而追蹤意見領袖,臉書對我來說,漸漸變成我接觸世界的一個窗口。本來我還看一些新聞網站的,到最後新聞都直接從臉書上看了。臉書的演算法一直為人詬病是加厚同溫層的幫兇,你自以為看到的萬千資訊海納百川,各種言論百家爭鳴,其實只是亡國奴的新亭對泣。
臉書有沒有賣掉我的個資,我無從證實,但近年來發生過兩件事,讓我懷疑我的臉書個資被某些團題拿來使用。約莫一年多前,陸續有朋友圈沒交集的外國人來加我臉書好友。新聞常報臉書上的愛情騙子假用帥哥美女的照片,先引誘人加好友,再假借家中急需用錢等理由騙對方匯款。來加我的人,大頭貼看來也就是相貌普通的中年白男,並不是網美網帥。基於好奇我還是加了對方,看對方到底是葫蘆裡賣什麼藥。加入過後約數小時(大概是時差吧),便會傳來措詞溫和有禮的問候訊息,不是那種具有攻擊性,一上來就想知道你家住哪裡在哪高就的,我便陪著他們聊些瑣事打發時間。我加的第一個,自稱是英國駐在阿富汗的地面部隊,由於長期在外執勤,老婆跟好友跑了。過不了一個月,第二個跑來加我,自稱是住在北愛爾蘭的工程師,老婆死了,留給他一個目前讀寄宿學校的女兒。這樣的巧合,不禁讓我懷疑,我的臉書個資是不是落入了某種仲介第二春的婚友社團的手裡,當成被媒合的對象。當我故意釋放出有穩定交往對象的訊息時,雖然對方不會馬上謝謝再聯絡,但約莫一星期後便會很識相地解除朋友關係。經過這兩個人之後,我便沒有再接到任何失婚人士請求加好友,看來我應該是從可媒合的資料庫裡移除了。
約莫兩個月前,一個全然陌生的女青年主動來加我,她的動態一看就知道是直銷的從業人員,基於好奇心我還是加了她,反正也沒損失。這位阿姐倒也算沒有攻擊性,一樣先傳了簡短的問候訊息,感謝我加入好友,句點,沒有硬要我跟她互動,像我這種內向性格的人最怕人家跟我裝熟了,這樣的開場白不扣分就是加分了。十天前,一個年約三十多的男青年來加我,自介上寫的是武術老師,也跟朋友一起創業,分享的也都是一些生活照,看起來還算正常,先加了再慢慢觀察。沒隔多久一樣傳了問候訊息,感謝加好友,問我哪裡人。我簡短地回答他,稱讚他有個很酷的職業,祝福他生意興隆通四海。隔了幾天,他回訊了,稱我的臉書版面看來多采多姿,問我做那行的?近五年來我臉書都只拿來追蹤社會賢達跟故舊好友,早先還會分享喜歡的音樂、書和電影,後來根本只放旅遊照當作生活紀錄。他這麼一問,讓我不禁懷疑這是某種話術。瞄了一眼他近期的塗鴉牆,很巧地跟上一個女青年分享了同一個市集活動。如果是「反退休金改革抗議」或是「反同志教育公投」這種社會議題活動,或是「簡單生活節」、「金馬影展」這種純然商業的活動,倒還不會引起我的懷疑,但他們共同分享的是一個我連聽都沒聽過的「公益」二手貨市集。這時我腦海裡不免浮起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第四季中的著名台詞:
Mycroft Holmes: Oh, Sherlock. What do we say about coincidence?同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我又收到一個交友邀請。頭像一樣是青年男子的照片。自介講自己從事醫療工作,但不想工作時間被綁死云云,於是參加創業平台。咦?是宇宙太懶,還是人太懶了呢?於是我點進這三人的臉書帳號看,沒一分鐘就找到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都有按某個創業平台「讚」,或是在那個地點打過卡。把那個創業平台拿去google,是的,就是新皮膚的直銷體系!我的個資大概被直銷平台掌握了。馬上去把這三個人刪除並封鎖。
Sherlock Holmes: The universe is rarely so lazy.
過去讀書的時候,讀到盧梭跟霍布斯兩人對於國家社會的起源抱持著兩個截然不同的看法。霍布斯認為人生在自然狀態下是「孤獨、貧窮、齷齪、粗暴又短命」,盧梭則主張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現象,當今流行的不平等現象是人類在求生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為逐漸衍生成的。這兩派理論都各自有擁護的人群及理由,但卻難以從現實中得到證明,因為人類的文明發展至今,已經很難找到才剛要發展的社會。以前我贊同霍布斯的看法,認為人性貪婪,為了生存會僅可能地奪取可用資源。雖然我們暫時無法從地球土地上找到剛形成的社會,但透過觀察網路社群的形成,我漸漸傾向支持盧梭。
凡是一個社群剛形成的時候,凝聚成員的,都是其內在成就動機。等到社群日益有影響力,不可避免逐漸擴大時,其中成員變很難不「各懷鬼胎」。我自己觀察臉書就是這樣的啊,一開始大家是抱持著交朋友、擴大生活圈,踏出舒適圈的心態上來,即便是玩遊戲也是互助合作(像是Farmville,CandyCrush)。臉書什麼時候開始變質呢?不是父母輩的使用者加入臉書的那天,而是那些想從中獲取利益的人進來臉書後,臉書就毀了。最初單純想讓哈佛學生認識美女同學的網站,就不復存在。
這三個直銷夥伴,讓我想到北韓啦啦隊。北韓啦啦隊出現在奧運場子上,就是有種違和感。關於這點,人渣文本解釋得最到位:
北韓啦啦隊「做為一種表演藝術風格,也是能成立的」,但是會讓人覺得怪異,是因為北韓啦啦隊的加油內涵,和「想強化的運動賽事本身存在很明顯的割裂,也就是和運動文化無啥關係,當然就非常詭異」。作直銷的人會想要認識更多的人,不是作直銷的人也會想廣結善緣,沒什麼奇怪。作直銷的人通常性格會變得很正向積極,這當然也很好。希望時間自主、財務自由也是人心所向。只是當你的收入,不單是直接來自產品,恐怕有更大一部分是包含你人脈網絡產出業績後的獎金時,你想強調的「正向積極」、「廣結善緣」和你的動機本身就存在很明顯的切割,自然會讓「被」你建立關係的人感到不適。
我剛出社會求職時,也被直銷騙去面試過。會說是「騙」,是因為他們打電話給我時,不說他們的公司名稱,只說是「國際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丟google約有 3,790,000 項結果 (搜尋時間:0.51 秒) 。我依約前往時,發現裡面早就坐了十來個跟我一樣愣頭愣腦的新鮮人,一踏進去也就別輕易脫身。我先去上廁所,然後在廁所內打電話給朋友,請她過一小時後打電話給我,我再佯裝家裡有急事先閃人。才從廁所出來,就發現門口有人在等我,緊迫盯人怕我落跑。進入大會議室後,佈道大會就開始,學長姊們分享說自己財富自由的經歷,之後再各自帶開分別遊說。幸好當年已經有手機了,不然還真不知道該怎麼閃人。屈指一算這也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要不是這三個小夥伴來加我好友,我也不會把這塵封的記憶挖出來。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