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8, 2012

(內有劇情透露)
從《海角七號》熱潮引起的國片復興運動來看,國片似乎找到了賣座的公式:青春加熱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如此、《翻滾吧,阿信!》、《陣頭》也是,即使史詩悲劇的大製作《賽德克巴萊》,個人以為反抗強權、以寡擊眾的故事固然熱血,電影背後導演魏德聖十年磨一劍的辛苦逐夢過程,其熱血程度亦不遑多讓。
洗刷了國片等於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藝術片的印象後,不需要再打著「支持國片」的口號,號召觀眾進戲院支持,觀眾可以為著喜歡演員、喜歡故事、或單純就是為了娛樂,進戲院看戲。個人認為,社群網路的興盛,也為著國片復興運動推了一把。和大成本的好萊塢電影相比,國片的宣傳經費總是拮据,如果只能靠著砸大錢買電視、報紙廣告,能見度絕對很低。但是靠著社群網站、BBS的口碑行銷,刺激觀眾進入戲院一探究竟。
《愛的麵包魂》最早其實是在2007年公視人生劇展裡,一部只有約八十分鐘的電視電影,在當年台北電影節裡,一舉拿下觀眾票選獎、媒體評審特別提及獎以及評審團特別推薦獎三大榮譽。好的劇本註定不該被埋沒,也值得被更多觀眾看見。2010年的時候,這個劇本得到了金馬獎創投的百萬首獎,也得到了知名大企業的贊助,資金的挹入使得這個故事從小螢幕躍上了大銀幕。
我會知道小螢幕版的《愛的麵包魂》,是因為小夫的遊記四角亭漫遊<公視"愛的麵包魂">,知道這片的拍攝場景,就在離我家約五分鐘車程的新北市四腳亭(是四腳亭無誤)。小時候我常常飯後散步到那間廟,對那邊是再熟不過。可以說我對這部片燃起興趣,最初是因為地緣關係。那時在Youtube上,還找得到公視版的,不過在電影要上映前,就被檢舉移除了。知道小螢幕版的同時,也知道大銀幕版移師到高雄去拍了,真是可惜。
電視版的糕餅由高志宏飾演
一月中年假前,公視又再播了一次電視版的《愛的麵包魂》,我跟著在電影上映前,又再溫習了一次劇情。劇情相當簡單,一個本土的傳統麵包師傅糕餅、以及一個英國來的麵包師傅布萊德,爭奪一個女孩曉萍的愛情故事。受限於片長,我看完之後,覺得有些地方其實沒有交代得很清楚。片中最經典的畫面:糕餅穿著三太子的服裝,狂奔在路上追女友曉萍,但是,整部片看下來,卻沒有對於糕餅為何愛跳八家將這檔事有描述,使得三太子變成為了有哏而產生的道具。再者,故事對於人物間的關係其實著墨不多。比如說,糕餅和曉萍一家住在一起,要不是後來糕餅對曉萍求婚,我還以為他們的關係是兄妹或老夫老妻。還有糕餅每天都對曉萍一家擺臭臉,麵包店的生意又不好,為何阿弟仔還對他這麼崇拜?布萊德為何遠從英國來台,憑他一身的行頭,不像是為了要省錢,才委身鄉下麵包店閣樓。這些疑問,我希望電影版可以補齊。
電影版找來了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走紅的陳妍希來飾演曉萍,綜藝咖陳漢典和歌手倪安東分飾糕餅及布萊德,在劇情方面也做了調整。電視版的布萊德來自英國,電影版的布萊德來自法國,媽媽是台灣人,原本是美食節目的當紅主持人兼麵包師傅,受到母喪打擊及節目收視下滑的影響,決定暫別電視圈,來到媽媽的故鄉台灣,尋找她生前念念不忘的美味麵包。布萊德的母親當年和曉萍的媽媽有一張合照,憑著這張照片,布萊德來到了曉萍家的麵包店,但曉萍的母親也已經過世了。邱爸也想不起布萊德母親當年吃到的是那一款麵包,於是布萊德便在鄉下小麵包店住了下來,尋找媽媽的回憶。
雖然故事的基本架構不變,但我覺得電影版的故事比電視版的流暢許多,一開始快速地帶過布萊德消失螢幕圈,接著是糕餅搞砸的求婚,在很短的時間內交代了主角的個性及背景,然後帶出邱家的麵包店所屬的南部純樸的小鎮,及其他配角。唯一令我較不滿意的,是電影版的取消了便利商店害得傳統麵包店生意不好的這個設定,不知道跟統一企業是這部片幕後最大贊助商有沒有關係?電視版一開始曉萍和糕餅為了麵包店要不要轉型產生口角,而電影版的一開始,曉萍和糕餅的爭論點變成要固守鄉下小麵包店安穩的生活,還是出國比賽闖蕩和他人切磋技藝。
相較於電視版的糕餅老是口氣很火爆地對待他人,電影版有較多時間琢磨糕餅敦厚善良的性格,像是接濟生活難過的早餐店老闆娘,也給了他跳八家將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如果他不帶著這些村裡的青少年出陣頭,這些人精力無從發洩變很容易打架鬧事。電影版對於曉萍和糕餅間青梅竹馬的情誼,也有較為深刻的描述,個人認為這是電視版中較為不足的。相反地,曉萍和布萊德逐漸滋長的情愫,在電影版中反而比較感受不到。如果是電視版的糕餅和布萊德讓我選,我毫不猶豫會選擇布萊德,不過,如果是電影版的就讓我難以抉擇了。此外,雖然電影版表面上看來是曉萍對愛情的抉擇,實際上是她對未來的選擇:放下一切、傷害他人追逐自己的夢想,還是為了愛自己的人犧牲未來的可能性。個人覺得電影版這樣的改編,豐富了電影的內涵,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電影版的片長將近為電視版的兩倍,配角們也有了比較多的發揮機會。最搶眼的配角,當屬飾演邱爸的廖峻,渾然天成的喜感,即使是最普通的對白也顯得好笑。而且,想不到他也那麼會唱歌啊!邱爸的阿不倒樂團及充滿鄉土喜感的村長廣播,都是從電視版原汁原味移植到電影中,十分配合劇情發展,替故事本身增色不少。另外阿弟仔為了追女警的橋段,雖然對於故事主線沒有大影響,也增添不少趣味。
電視版選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我私心喜愛這樣的安排。當然,搬上螢幕之後,一定不可能這樣演。糕餅和布萊德最後來了一場「媽祖盃麵包大賽」,在最後五十票對五十票的時候,手握關鍵最後一票的曉萍含淚選了布萊德。但就在曉萍和布萊德驅車前往機場時,糕餅攔下了車,曉萍回想起過去兩人的種種,念及家鄉的父親、弟弟之後,還是決定留下來。這是一個很安全的結局,但沒處理好就會變得很平庸。電視版最經典的橋段--三太子追車,在螢幕上重現,這回,還讓糕餅偷了快遞的摩托車,拼命狂追。當糕餅從神偶底下探出頭來,額頭上滿是豆大的汗珠,遞上菠蘿麵包的誠摯神情,我想,應該沒有女生不感動的吧?
「只要用心做,每款都是招牌麵包」,這樣的論述,在《食神》還有《料理鼠王》中,都已經說過了。在電影版中,導演及編劇延又將這樣的精神延伸:做出最美味的麵包,不是來自於想要靠著它功成名就的那雙手,而是希望所愛的人吃到它的那份最平凡的愛意。曉萍吃下了糕餅送來的菠蘿麵包,想起了母親,想起了家人和故鄉的一切,也終於明白母親當年沒有出國的理由,不再覺得遺憾。而布萊德吃下菠蘿麵包後,恍然大悟這就是媽媽當年念茲在茲的美味。這段安排得頗催淚,雖然還不到令我驚奇的地步,但我的確被這種為了愛人甘於平凡的愛情感動到了。《愛的麵包魂》主打的已經不是青春熱血,而是平凡的在地情感,這樣的題材在國中應該還會熱銷好一陣子。
贊助商在這部片裡的影子無所不在,遊走在我的忍耐邊緣,讓我又愛又恨。愛的是沒有贊助,就不會有精緻的作品,恨的是企業商品在畫面中揮之不去,就有如麵包上的蒼蠅看了礙眼。另一個敗筆是,片尾讓觀眾期待太大,觀眾期待的可能是劇情的延伸,或是NG鏡頭,或是幕後花絮等等,結果卻只是舞棍阿伯。
不管是電視版還是電影版裡對於描述麵包的魔力,都讓我想到《巧克力情人》(Como Agua Para Chocolate):做的人投入了怎樣的想法,吃進去的人也感染到怎樣的情緒。而我們觀眾,也感染到了有如菠蘿麵包般,平凡但幸福的甜美滋味。

相關連結:
愛的麵包魂官方部落格
愛的麵包魂facebook
愛情與麵包同時享受 《愛的麵包魂》導演專訪
《愛的麵包魂》:豐富的閱讀層次與戲劇感
只要用心,每一樣都是招牌麵包---專訪《愛的麵包魂》導演高炳權、林君陽
公視-人生劇展-愛的麵包魂(電視版線上看)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