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要說整個2008年台灣最火紅的話題,十個人中大概有八個會跟說是國片「海角七號」造成的熱潮。從八月二十二日上片以來,到十二月二十二日下片為止,台灣累積的票房約四億六千多萬(該數字來自《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網友陳凱劭指正:經精算後,應為5.2億。),在台灣影史上僅次於鐵達尼號。
  海角熱浪從夏天燒到冬天,先是在BBS上造成洗版狂潮,而後造成戲院排隊的人潮。我是在去花蓮玩的時候,夜宿朱雀家,在她宿舍看PPS網路電視上的盜版,等電影院下片後,才買了DVD收藏。我買的是DVD精裝雙碟版,除了有複刻版的七封情書、電影劇照郵票以外,還有電影底片收藏卡。我拿到的底片是馬拉桑教茂伯彈Bass那段。
  在花蓮看完盜版海角過後的那幾天,腦海時常浮起國境之南的旋律,想著電影裡七封情書,以及友子枯等的碼頭送行場景。初看完只覺得故事很流暢,有別於以往對於國片藝術沉悶的刻板印象,本片到處都是笑點,沒有讓人想快轉的地方,但對於它竟造成這樣的熱潮,還是有點不能理解。有人說這就是所謂「口碑行銷」,當有人去電影院看過並大力推薦後,吸引更多的人去一探究竟,更多人的去看過之後,沒去看的人和人其他人搭不上話題,儼然和時代脫節。
  這部片會如此大紅,我想是因為它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沒有神話般的英雄傳奇,講的是一般小老百姓的故事,我們生活周遭天天都在上演類似的事情:落魄又失業的樂團主唱、心有不甘的OL翻譯兼保母、勞心勞力辛勤工作的小米酒銷售員、倚老賣老的月琴國寶歐吉桑、草莽性格大嗓門的鎮民代表……。從電影開始時擁擠的台北,到古樸的恆春小鎮,這都是我們熟悉的環境。第一次看完後,最感動的是七封情書的內容,以及結尾時,信終於送到了老年友子的手裡,鏡頭沒有照到友子的臉,所以我們也不得而知她的表情與感受,也許就是這樣,讓我充滿了想像的空間。等我收到了DVD再看了一次,這段六十年前遺憾收場的愛情故事,變得和那艘動畫效果粗糙的"高砂丸"一樣不真實。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畫面,變成電影一開場時,拂曉之際,阿嘉砸爛吉他,從台北單騎返鄉的落寞歸途。
  除了電影正片以外,另一片光碟收錄的有拍片花絮、刪剪片段及男女主角和導演上Good TV 真情布落格的專訪等內容。我印象最深刻,也最心有戚戚的,是導演魏德聖的一句話。他說:「人還是要帶著憤怒做事情,要不然你會很容易妥協。」在海角七號之前,魏德聖一直想拍一部有關霧社事件抗日的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燒了兩百萬拍了五分鐘的試片,本以為可以籌到所需的經費,結果卻負債累累,他只好轉而拍一部小品電影。在現在已不在的賽德克巴萊官方網站討論區裡,魏導為著籌錢失敗寫下這段話:
  我找不到錢的原因,跟賽德克巴萊無關,而是因為我是魏德聖而不是李安…(中間省略)因此在賽德克巴萊之前,我想要先運作一部低成本電影,完全商業傾向的熱鬧類型,仿照賽德克巴萊被質疑的點。在題材上:主角採用數名沒什麼名氣的非職業演員、配角採用日本國際卡司、本土熱血、小人物的反擊、熱鬧又帶著一點歷史的哀愁……在行銷上:企業品牌結合、音樂市場結合、日本市場結合、大陸市場結合、企劃擴張收視族群的年齡層。一定要來個面面俱到,運作成一部真正高票房、高收益的電影…(中略)既然大家質疑的是我執行賽德克巴萊的能力,那我就以一部低成本電影先發,證明自己的執行能力及行銷邏輯…關於此,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和能力。(以上來自因為有您 國片起飛

  他選擇了最容易感動人的題材:音樂和愛情,證明帶著憤怒與不甘,的確能完成了一部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賣座國片。也或許就是導演的情緒使然,劇中人物也沾染著這樣的憤怒和不甘。阿嘉說:「可是我過了十五年,還不是一樣失敗,可是我真的不差。」友子這個角色被金馬獎的評審認為缺乏日本女性應有的溫婉,但我覺得友子從電影一開始就是處在一個不情不願的狀態(原是模特兒卻被當翻譯和保母用,還被嫌長相過氣不流行),整部電影有一半以上時間都在擺臭臉是很合理的。登台前夕,茂伯對著阿嘉以外的其他團員說:「明天你們真的這樣就甘願了?……我彈月琴彈五十多年了,明天第一次上台竟然拿這支(鈴鼓)在搖!」
  小人物逐夢的過程,本來就很容易讓人產生認同心理,整部電影最熱血的,要屬接近結尾時的演唱會。破銅爛鐵大樂隊的表演空前成功,觀眾的情緒在此時被激發到一個頂點,若我在電影院裡,到此應該也隨著音樂一起搖擺了。導演行銷策略奏效,海角七號票房告捷,除使得與海角七號沾上邊的人事物:演員、小米酒、恆春等夯了起來,也造福了接下來的國片,如囧男孩及一八九五,在票房上也有可觀斬獲。有人樂觀地說這是國片復興運動之始,但也有人悲觀地認為國片的衰落不是一天,復興也不可能僅靠一片的成功而復興。
  本篇的篇名偷自張鐵志的著作《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這本書的書名又是來自William Faulkner著名的小說The Sound and the Fury,而後者的書名,又是來自莎士比亞名著"馬克白"的第五幕,扯遠了。這篇應該可以改個副標:海角七號可能拯救國片嗎?
  也許吧?經濟的不景氣,唯有電影能夠讓人忘卻煩憂,就像七十年前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正給好萊塢電影崛起的機會,尤其是海角七號這麼一部串連台灣人集體記憶的片子,更能打動人心。
  這片現在在香港上映,也即將在中國正式演出(雖說盜版登陸已久),還要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片中大量的台語,透過翻譯能否維持原汁原味,是讓我非常懷疑的地方。遽聞香港的廣東字幕找來以「台灣霹靂火」走紅的編劇鄭文華,他在台灣待了二十多年,通曉閩粵語,但是英文的部份呢?即便是林語堂、梁實秋在世,恐怕也難貼近台灣草根文化吧。

延伸閱讀:
《海角七號》電影官方部落格
海角七號:情書完全攻略
殘酷的海角七號,鄉民不解的野玫瑰(推這篇)
海角七號之師生戀(也推這個認真魔人)
What next?──「海角七號」及其迴響
海角七號場景大公開

2 意見:

  1. Anonymous12:40 PM

    最後精算的票房是5.2億,並不是台北票房2.3億去乘以二的4.6億。
    台北乘以二是多年來的慣例,也與實際相去不遠,但海角七號確實在中南部有更多票房。

    ReplyDelete
  2. 感謝指正,已於文中補述。
    再次感謝!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