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25

某個周一下午,回醫院等看檢驗報告,漫長的候診過程太無趣,隔壁的女病友便主動向我攀談。我一看到她的臉,直覺她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因為外在的年齡和氣質,和她的眼神完全搭不起來,難以判斷她到底幾歲。她先是問我多大了,通常這是令人尷尬的提問,但她沒留時間讓我尷尬,接著就說她35歲了。來看這科的多半是50+的大叔大嬸和70+的爺爺奶奶,她好奇我看起來年紀也不大,怎麼會在這。接著又說,她因為遺傳再加上胖,得了糖尿病才來就醫。我說我是因為甲狀腺的毛病來的,她便轉頭跟另一個婦人說,跟姐姐一樣。我這才發現旁邊有一個年約六十多的婦人,髮型和這個35歲的女生很像,後腦勺的髮量稀疏,我原以為這位媽媽才是病患。

醫師看診的速度奇慢,候診間其他的病患便開始抱怨起來。這對母女說,先前在台北三總看精神科時,有個同是病患的小說家等前一號等了一個多小時,氣到去踢看診室的門。不等我問,媽媽說,女兒是斜槓青年,斜到得病。女兒接著說,她是基隆某校音樂班的,考音樂系失利後,跨去讀資管。媽媽插嘴說,妳當時要是主攻鋼琴,可能就考上了。女兒說,可是老師建議單簧管。媽媽說,可妳就根本不是讀資管的料,讀到要去看精神科。

聽完母女兩人有如唱雙簧的對談 (是,她們雖然對著我講,更像只把我當免費聽眾),我突然想,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人往往是突然垮掉的。但,就像岩屑崩滑或地表細縫,也是等到山崩後溯源,才會知道是哪些日積月累的小小不順遂導致崩潰,又有那些求救訊號被忽略。幸運的人,垮掉前有很多機會被接住,也許是家庭、朋友,也許是學校、宗教團體或社福機構。沒有垮掉的,不是你一直很強或是很努力,可能只是你運氣好未遇變故,或有人及時接住你。

我也是到事後回想,才發現我的幸運之處,在於每次步向懸崖,都有人拉住。行到中年,我逐漸能接受,短期間內,世間事往往非等價交換。明白自己付出太少而得到的太多,少年時張狂的個性也轉為低調謙卑。然而,把時間軸拉長,我也觀察到,往往一個人得到的,也恰好等於他給予的。一旦體認到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餽贈,也就不再視別人的獲得來自我的損失。不再憤怒後,也才能和過去和解,無論是反思自己的荒唐,或是笑看別人的執著。

也許就是這些年來,我和生命等價交換的 : 謙卑、理解,以及在不完美中尋求平靜的力量。

Next
This is the most recent post.
Previous
Older Post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