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5, 2013

我目前待的這間公司,普遍來說員工平均年齡比一般的企業大了些,所以一有所謂優退的消息發布,就是小道消息流竄的時候。一開始大家八卦的是優退的內容,等方案公布之後,屆齡該退的沒啥好討論,大家八卦的是誰提前退休、為何提前退休、退休了要做什麼,之類的。
今年敝單位前前主任要退休了,此君後文會經常提到,姑且就稱她L姐吧!辦公室裡有個阿伯,是她以前的得力助手,也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聽聞L姐提前優退的消息,大呼驚訝、不捨、難以置信。因為以她的年紀,在敝公司裡尚堪稱中生代,而且仕途順遂,應該還有更上一層的機會。但我卻覺得,她的急流勇退,是我認識她以來,她做過最有智慧的一件事。
我剛到目前這個單位的時候,她還只是個櫃檯的股長。不多久,服務中心的主任退休,呼聲最高的另一股較資深的股長認為,榮華富貴遠不如平安下崗,於是L姐便升上來擔任主任一職。俗話說得好,一命二運三風水,L姐的運氣著實奇佳,因為她升官後,新的人事遊戲規則就規定,原單位的股長不能直接升主任,得周遊列國到其他單位歷練過才行。對一個中高層主管來說,這樣的歷練確實有其必要,除了豐富專業閱歷外,對不同的單位的負責業務有更廣的理解,決策時才能有更通盤的考量。又有一句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L姐表面上看來仕途順遂,但當她把搞櫃檯的那一套,拿來搞整個服務中心的時候,便嚴重暴露她專業能力的不足。
以前,當我看到一些主管所做的腦殘決策時,不免懷疑,究竟他們是因為智缺才填了缺,還是爬到某個高度後腦袋才缺氧破洞?當我再看到有些以前初認識時堪稱睿智,但當了主管之後腦袋卻孔固力的人,就讓我很想建議公司,每年例行的體檢,應加列智力測驗,作為升遷考評的參考,以免這些人繼續危害公司前途。後來讀到管理學上的「彼得原理」,才猛然體悟,當官前智多星、當官後派大星之所以是常態,是因為一個人在組織裡的升遷,是升到一個無法勝任的位置,然後就卡在那邊上不去。
L姐的狀況就是這樣。她是從櫃檯出身的,管櫃檯通路確有一套:除了尖峰離峰的人力調度外,她要求櫃檯的人員熟知業務,上班時間或是路上遇到了還會抽問,所以大家隨時隨地戰戰兢兢、不敢懈怠。L姐常說她性子急,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櫃檯常會有很多突發的狀況,需要快速地解決。「速度快」、「有彈性」看似是她的長處,當以運作櫃檯的模式套用到整個服務中心時,一切就亂了套了。我很不幸地,就恭逢了這兵荒馬亂的時期。當某方案要執行,她往往只是聽了個開頭,連配套都還沒有的時候,她的指令已經發布出去,然後叫大家「快快快,快去做!」然後,底下的一堆人就要幫她收拾善後擦屁股。
她的經典之作,我想我此生是很難忘記了。話說當年我剛回來不久,為了推廣某項很難做的業務,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員行銷活動。當時L姐下令,只要員工有親友想申請,就打電話來我們這股。於是整整一個月,敝單位每個人被電話轟炸到幾近精神錯亂,事後不僅客戶的客訴不斷,員工之間也因為重複推廣等績效認定的糾紛,搞得烏煙瘴氣。以致於當第二次辦類似行銷活動時,敝單位的人就強力要求改變遊戲規則:以科為單位,每單位派一人作為聯絡窗口,由這窗口負責彙整該單位同仁的推廣資料,以email的方式轉給敝單位,如此一來,資料不會錯亂,如遇到重複推廣的情形,也可用email的時間做為歸屬依據。
八月某天,在二樓會議室遇到了L姐,退休的她穿著便服,看來神清氣爽,一點也不像以前還在敝單位時,整天氣急敗壞又冒冒失失的樣子。同事阿伯阿桑們和她客套地聊著,有人說她大好前途哪,怎麼就退休了?她回說,人只要看開了,什麼都捨得。像她這樣,每天悠哉悠哉,每月還有三萬五退休金可以領,早知道就早點退休。L姐離開會議室後,我對席間敝單位的前股長說,我覺得她退休是明智的選擇。前股長的看法和我不謀而合,也提到了彼得原理─ 「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在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地步,相反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這時候,帕金森定律便產生了─當升到某個無法勝任的職位後,只有三條路,急流勇退是一條。第二條是找一個厲害的人來輔佐,但有被幹掉的風險,所以很少人走這條。第三條是,找幾個比自己癟腳的人來幫分攤自己的工作,於是組織越來越龐大但效率越來越差。
就我自己的觀察,L姐這一世代的人,在工作型態上面,遇到電腦化和網路化的衝擊,跨得過這兩個障礙的,即便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依舊過了萬重山。記不住、學不會、跨不過去的,即便過往喊水會結凍,喊米變肉粽,今後也只會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
當年我對於像是L姐這樣的主管,其實是非常瞧不起的。L姐的電腦很差,只比電腦白痴好一點。腦袋也不怎麼靈光,常常自己說過什麼都不記得,當別人反問的時候,她會說:「我哪有這樣講?」諷刺的是,她曾說以前的同學都說她的腦袋像電腦,過目不忘。L姐是張雨生陶晶瑩N年前的學姊,讀書考試方面的能力應該是極佳的。只是,時代在進步,而她自始自終都是286。
在我看來,他們靠著因緣際會及逢迎拍馬爬上主管的位置,專業能力並沒有跟著提昇,全是靠著他們拉拔起來的部屬拼死拼活地抬轎。他們不僅沒有體認到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足,對於他人,尤其是年輕一輩工作者的努力,也未予以肯定,升遷加薪等機會,依舊落在他們那輩,尤其是圍繞他們的利益共通者的身上。我稱這群利益互通的共犯結構是阻礙進步的「邪惡軸心」。那時我年輕氣盛也懶得掩飾對他們的不齒,某次半故意的挖苦「我想妳應該不是聽不懂,只是腦袋一時片刻沒有轉過來」,就把L姐氣到從她二樓的辦公室直接殺到我在五樓的辦公室,叫我當時的股長好好管一管我。當時她怒氣沖沖地闖進來,一個被她提攜起來的愛將阿伯撞見嚇到,連忙對在會議室裡投的我搖手,叫我不要出來。後來我在會議室裡閒得慌,就又嬉皮笑臉地走出來,對她的存在假裝沒看見。
就當我們快被L姐沒頭沒腦的領導風格整死之際,一則人事命令下來,她榮升分公司行銷股長。前面說她腦袋不靈光,但是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她知道自己對於行銷其實一竅不通,於是改去了分公司管理通路的地方歇腳,後來,自請降級去台北擔任服務中心的主任。最後,心力交瘁到難以負荷,金盆洗手,退隱江湖,
日後,當我們這代又遇上了工作型態上的巨大變革,當我們學不會也記不住的時候,就是該交棒給年輕人的時候了。與其賴著不走,不如瀟灑地走。

寫這篇文的同時,也找到很多管理學上的定理,很有趣。一些在組織裡的現象,在管理學者的筆下寫出來,反而變得很好笑,甚至諷刺,像是「呆伯特法則:公司都傾向有系統地把工作能力最差的員工提升到管理層,以把他們能對公司造成的損害減至最低」。所以外行領導內行,反而對組織的傷害最小?
彼得原則還有一個延伸出來的「彼得反轉原理 : 如果上司已到達不勝任的階層,他或許會以制度的價值來評判部屬。例如,他會註重員工是否遵守規範、儀式、表格之類的事;他將特別贊賞工作迅速、整潔有禮的員工」。所以如果你的上司關注的都是小鼻子小眼睛的事情,就可以確定他不適任了。

此文的標題,對不起魏德聖導演了,這是來自《海角七號》裡的經典台詞:留下來,或是我跟你走。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