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1, 2014

從台東火車站出發往北行,開車約一小時,會來到一個海邊的部落─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這部落不大,如果不停車的話,約十秒鐘,就可以從村頭開到村尾。但如果停下腳步,在這裡待上兩天兩夜,都還意猶未盡。
過往的行程,我大概路過都蘭三次,兩次過路未停,去年六月到台東參加熱氣球節時,才在都蘭國小門口,拍了一張到此一遊照。今年勞動節假期,應好友阿零的邀約,來到都蘭參加了阿美族才子Suming舒米恩舉辦的「部落小旅行」,待了約兩天兩夜,感受質樸的原鄉風情。
我的Blog裡,曾經介紹過Suming,這位出身阿美族的藝人(請見既本土化又國際化的Suming舒米恩),近年來他除了發展音樂事業外,也常出現在各種抗爭的場合,像是太陽花學運,多元成家遊行,以及拆除美麗灣度假村的抗議活動。去年十二月,他辦了一場「阿米斯音樂節」,有別於一般的商業導向的音樂祭,阿米斯音樂節動員了幾乎全部落的人,除了獲邀的原住民藝人外,演出人員包括了部落耆老、學生舞團、婦女團體,甚至鄰近學校的社團。阿米斯音樂節的成功,開創了東海岸在財團BOT開發案之外的另一種可能。音樂節圓滿落幕之後,Suming再度推出六個梯次的「部落小旅行」,邀請大家深入認識他的部落。
活動是5月2日開始,我們在5月1日便先行南下。五月正逢雨季,可能也是因為下雨,台灣好行也沒準時發車,等著有遊客上車才開。我們幸運地搭上車之後,外頭大雨傾盆,沿途也看不到什麼風景,只能看著車上LED燈一站一站報名:富岡漁港、小野柳、路加蘭、杉原、水往上流。過了水往上流,下一站就是都蘭糖廠,也就要下車了。我們拖著行李,慢慢地找尋我們落腳的民宿「沐雅舍」。這次都蘭小旅行推薦的民宿都是由當地原住民媽媽們經營的民宿,選擇沐雅舍的原因,是因為它離集合地點,也就是Suming家最近。之前在網路上查的資料,說是沒有冷氣,害我著實擔心了一下,到了現場一看,房間裡是有冷氣的,不過,因為這幾天天氣陰涼,我們也沒有開冷氣,民宿主人沐雅Ina(阿美族語『媽媽』之意)也少收了我們一人一天一百元。沐雅舍是個很雅緻的一層樓鐵皮屋民宿,共有三間房(一間和室、一間通舖、一間雙人房),大家共用客廳以及廚房、冰箱。屋內有一間浴室,屋外也有一間廁所以及澡間,不用擔心萬一有人佔用浴廁就得憋尿。民宿內外都是沐雅Ina佈置的,屋內乾淨整潔、屋外花木扶疏,整個社區的氣氛也是寧靜悠閒,一向淺眠的我,當晚也睡得超好的!
放置好行李,我和阿零就先出門熟悉環境去了。行前上網搜尋都蘭好玩的地方,幾乎都推薦「都蘭糖廠」。都蘭糖廠目前已經不製糖了,改建成糖廠藝術村,展示及販賣當地特色的藝術品及農特產品,也有咖啡屋以及小餐館,讓遊客小歇。因為大雨,遊客很少,我們可以悠閒地在這邊散步,我在咖啡屋裡點了一杯小米酒特調:小米酒調金牌啤酒,小米酒的甜味中和了啤酒的苦味,別有一番滋味。
在糖廠裡待到雨勢稍緩,我們便出發去吃晚飯。走過都橋,有兩間相鄰的店:賣pizza、義大利麵和炸雞等洋食的都蘭食堂跟賣手工麵包的馬利諾廚房。我們到時後者已經關門,只有選擇都蘭食堂。食堂看一邊是開放式的廚房,一邊是座位區,看起來像是家族式的經營,星期五晚上客人還不少,食物都是現點現做。阿零點了pizza,吃不完隔天還可以當早餐,我則點了青醬義大利麵。價格不算親民,但是非常好吃,大概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義大利麵了,而且份量非常大,以我的食量,大概吃半盤就已經飽了。整體來說,適合三四人以上的團體大家共點食物一起分享。吃完飯後,慢慢散步回民宿,早早就寢,準備第二天的行程。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開始走訪昨天白天來不及去的地方,像是都蘭天主堂。都蘭天主堂在當地也是著名的地標,船型的屋頂,讓人聯想到挪亞方舟的故事。可惜的是,當天教堂沒有對外開放,只能從圍籬外遠拍。依據我這兩天兩夜在都蘭遊走的觀察,都蘭小小地方,有天主教堂及真耶穌教會的禮拜堂,也有屬於民間信仰的協天宮、忠義宮,上網查了一下,都蘭近幾年移入了很多外地人,數量甚至已經超過原住民了,新移民也帶來了屬於閩南、客家人的信仰,如媽祖、註生娘娘、土地公等。小小的都蘭除了民族融合外,宗教信仰也和平共存。
拍完了天主堂,我們往海邊走去。都蘭有片美麗寧靜的沙灘,還沒有像「伯朗大道」那樣因為廣告而大紅,印象中我只有在Suming「別在都蘭的土地上輕易的說著你愛我」MV裡看到過。去年我到台東時,有經過都蘭的前一站「杉原」,杉原的沙岸因為平坦又有一片黃金色的沙灘,被財團看上,欲以BOT的方式開發成「美麗灣度假村」。都蘭這片沙灘因為佈滿石頭,逃過一劫,離最近的民宿,也有約十五分鐘的步行路程。去的那天,天色陰暗,水冷浪高,海灘上約只有兩三家人和一兩個落單的衝浪客,阿零跟我是唯二的亞洲人。後來這些人陸續離開,整片沙灘就像私人海岸。看著潮起潮落,腦海裡浮現許悔之的詩句:
那麼你就是偌大的沙灘了
容許一條鯨魚游來擱淺
甜美的墳場
我將腐爛
留你寄生在我
身上的貝殼和藻類
(《終旅》,原載於1995年10月12日《人間副刊》,後收錄於《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
離開沙灘之後,再度回到糖廠,看有沒有什麼特產可以買回家當伴手禮。和昨天相比,雨停了,遊客也比較多。我們在糖廠前的「都蘭小房子」用午餐,我點了一個 大漢堡,蠻好吃。隔壁桌有兩個中年男人,聽談話內容,其中一個人想在都蘭開民宿,詢問另一人的意見。還沒來都蘭之前,我不知道都蘭民宿的密度這麼高,除了當地原住民媽媽經營的之外,更多的是外地人來開的背包客棧,也有正在興建中的豪華民宿。第一天跟我們同住沐雅舍的,有兩個韓國男生,租一輛修旅車,我猜大概是把都蘭當成一個休息點,順便遊覽四周的景點。台東雖然是台灣幅員最大的行政區,但其實景點間的間隔都不算大,可以走馬看花似地玩,也可以悠閒地體驗在地生活。
下午一點到兩點,是小旅行的報到時間。在Suming家完成報到手續之後,主辦單位發給每人一張都蘭地圖及小旅行工作坊的簡介,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去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包括藤編、絹印、毛線球、敲打樹皮及串珠等原住民傳統工藝的體驗。阿零選了串珠,而我和後來才趕到都蘭的陽小光,選了部落導覽,準備好好認識都蘭。
這一梯次適逢勞動節連假,報名人次相當多。參加導覽的約有三十人,一群人浩浩蕩蕩,由部落青年們帶領大家從糖廠開始,走到都蘭部落阿美族的傳統領域聖地都蘭鼻,中途在茅草屋頂的涼棚內躲雨。導遊阿奇說,原本大馬路要開直接開到這邊,族人們堅決反對,立了木柱,誓死捍衛傳統領域,後來政府也退讓。要是真的開了,遊覽車就會直接開到海邊。阿奇說,他們以往都是從這個地方下海捕魚,青壯年階層的人要下海捕魚前,會先請示長老,長老憑著經驗,告訴年輕人從哪邊下去捕。但社會形態的改變,也影響原住民的生活型態,近幾年來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人會捕魚了,海祭時怕捕不到魚,還得先從菜市場買冷凍魚預備。阿奇說,還有人直接買切好的生魚片來替代,部落長老邊吃邊罵人。
透過阿奇的導覽,我略知阿美族的階層概念,阿美族青年約五歲是一個年齡階級,每個階級都有一個獨特的名字,以當年的重大事件來命名,像Suming的階層「拉千禧」,就因為當年是千禧年,「拉薩崠」的薩崠,在阿美族語裡是漂流木的意思,因為當年正逢八八風災,海邊堆滿漂流木。年輕的階層是主要勞力的來源,年長的階層掌握政治實權。阿美族人嚴守這樣的嚴格的年齡階層觀念,每個年齡階層都有自己的架構,各有族長及副族長,自己年齡階層的每一個人,就是你的兄弟,要互相幫助照應。
雨勢稍緩,我們還爬下山壁,走向海邊,在海邊尋找潮間帶的生物。有人發現像是海膽或是貝類等生物,我只找到類似海星般有觸手的生物,拉力不小,我根本不敢抓出來。總之這天白天真是累死了,走了好遠的路,但是相當值得,到了一般觀光客不會去的地方。回程雨終於停了,也有機會可以看看都蘭鼻的風光。回到家查了網路,才知道都蘭是很多石頭的意思,而都蘭鼻是阿美族傳說中祖先登陸之地,確實是傳統領域聖地。2003年反都蘭鼻遊憩區BOT案沸沸揚揚時,藝術家陳明才在此跳海以死明志,阻擋柏油路因興建飯店需要切入都蘭鼻,都蘭人因此立了一跟巨木紀念他。
晚間,大家在都蘭活動中心用餐,大廚便是我們下午的導遊阿奇。食物都是就地取材,充滿原住民的風味,有生的山豬肉、魚、海葡萄以及月桃葉包的糯米飯。飯後的晚會,表點的有都蘭的婦女及青年學生。我雖然沒參加去年年底的都蘭音樂祭,但我猜,這晚會大概就是微型音樂祭了。開始接觸Suming的音樂,也跑了兩場他的宣傳活動(河岸留言及松菸音樂小旅行),知道他事業的重心除了音樂外,也非常關心部落的發展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舉辦音樂節及部落小旅行,都是出自他對部落的責任以及對身為原住民的驕傲。看過一篇報導,他說過,辦這些他都不靠政府補助,自籌經費,因為「在許多以往部落營造的過程中,很多族人為了滿足補助單位的 KPI(關鍵績效指標),反而沒能好好運用這些補助經費,專案的效益也沒有獲得累積。『不是放個路燈、牆壁塗一塗,就叫社區營造。』『只想要拿資源,跟好好永續經營部落,這兩個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來源:【人物專訪】舒米恩談音樂)。
晚會的氣氛非常歡樂,幾乎可以說是全村的活動了。一開始是一群國中生小弟弟,帶來自創的歌曲「阿賓」,阿賓是其中一個小男生的名字,歌詞也非常貼近他們的生活,晚自習讀書讀不下去,買了鹹酥雞來到阿賓家裡聊天打屁,然後開始想念一個人。接著是都蘭的媽媽們帶來傳統的歌舞,民宿的主人沐雅Ina就是照片裡的第一個,又唱又跳,真的是實力派動感歌手呢!接下來是都蘭的兒童組上場,據主持人說,都蘭國小三分之一的學童,都在台上了。不過,最搶鏡的照片中粉紅色衣服的小女生,可能是姊姊在台上表演,她也想要上台,然後也沒人把她帶離場,大家就讓她一起跟著表演,謀殺了好多底片。誰知道二十年後,她會不會是下一個張惠妹呢?阿美族的美少女們也表演丰姿綽約的竹篩舞,其中有個獨唱的部份,由KANO當中飾演上松耕一的鍾硯誠來演唱自己寫的歌。當然,精神領袖Suming就算沒有唱歌,也要出來講講話。他說了一段話,讓我感觸良多。他說,旅行中,最美的風景是人。舉辦部落小旅行不是讓觀光客來享受,是來感受的。他們不懂得服務,但是他們樂於分享。之前導演曹瑞原批評王品「粗俗沒品味的飲食文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制式化的服務。整個晚會氣氛愉快輕鬆,但卻感覺到自己是像是參與他們的「社區大事」般莊重,這絕不是進去某間服務員會九十度鞠躬哈腰或是操著同一語調機械式介紹菜單的「服務」可以比擬。
晚會結束後,我們早早就寢,因為隔天一早四點半就得出發去爬山看日出了。
第二天一早,星星都還亮著,大家就在Suming家集合,往月光小棧方向前進。入山前,領隊古將還依照傳統習俗,以小米酒祭祀祖靈後,大家才入山。這幾天的天氣其實一直是陰雨不斷,我們也覺得肯定是看不到日出了。既來之,則安之,可以在一大清早,天色未亮時爬山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我已經不記得我多久沒有在天還沒亮時出門運動了。
終點是一間叫做「月光小棧」的建築。曾經是土地銀行的招待所,後來轉給了交通部。現在一樓是咖啡廳及藝廊,二樓是電影「月光下,我記得」的場景,電影拍完後仍維持原狀,月光小棧也因此得名。一大早這裡還沒營業,我們也不得其門而入,只在外頭晃晃拍照,就下山了。Suming也有跟著我們一起爬山,跟我們講都蘭山以及他小時候對都蘭山的記憶。回程的路上,我們還去看了國家三級古蹟都蘭遺址,主要是一個石棺。但是目前沒人知道這石棺是做什麼的,因為發現時,裡頭並沒有屍體,或是其他陪葬的物品。只是形狀像是一個棺材,才叫它石棺。也因為石棺是所謂「巨石文化」的象徵之一,所以這邊也被歸類成新時期時代巨石文化的遺跡。
帶領登山隊伍的是當地青年古將,目前都蘭最年輕的年齡層「拉薩崠」的級長,也是昨天晚會的主持人之一。在下山時經過農地時,他說,都蘭原住民傳統的生活方式除了捕魚,還有種田。但是,這幾年來田裡最值錢的農作物變成「房子」,外地人來都蘭種房子,都蘭的房子土地連他們本地人都買不起了。同行馬上有人吐槽,說他的潛台詞該不會就是:你們這些平地人啊!古將笑而不答。
從山上下來之後,下一個活動還是部落的工作坊,我去海央工坊體驗絹印,樣版是已經準備好的,我們自行選色上色,然後印在布袋上。右邊鹿頭的是我的,左邊那隻鳥是阿零的。印完之後,用吹風機把顏料吹乾,一件作品就完成了!回程的路上,這布袋馬上就派上用場,我拿來裝水瓶和Kindle。
活動在中午十二點左右,團體大合照之後結束。我跟陽小光因為不耐久候,且肚子咕咕叫,先去找東西填胃了,等阿零如願跟偶像一起拍了大合照之後,我們收實行囊,踏上回家的路途。
我一直很喜歡台東的悠閒氛圍,雖然花蓮也是度假勝地,但也許是交通比較方便,慢慢有過度開發的錯覺。台東的很多地方都還很「空」,沒有被財團填滿,還可以看到山、看到海,沒有遊覽車阻塞道路。以往到來回台東的火車票都是秒殺,這次去台東一樣是分段訂才有位置,希望六月東部鐵路電氣化後,一位難求的情況能獲得改善。
「旅途中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是部落小旅行的Slogan,完全符合我這次去都蘭的感想。我去的那天下大雨,跟阿零兩人拖著行李箱,走在社區的路上,沒多久就有個阿伯騎著摩拖車經過,關心我們要走去哪裡。他指了路之後,大概發現自己講錯了,又再折回來更正。去買手工皂的時候,老闆娘說,這批因為工讀生切得太小了,算我們便宜一點。路上的小朋友知道我們從外地來,不怕生地問我們從哪邊來。好幾年前我去走佐昌步道時,沿途的小朋友也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大概只有在人們真的懂得知足常樂的地方,人與人之間才能不設防備,善意才能在彼此間流動。
越來越多遊客湧入都蘭,都蘭的民宿也越開越多。雖然目前的民宿還不像清境那樣,破壞當地景觀且和環境格格不入,但我這次去發現有一間外型西化且像Villa的豪華民宿正在興建中,難保以後不會有越來越多和四周房舍不搭調的民宿在都蘭出現,就像古醬說的,外地人來都蘭「種房子」。外來種是否會造成生態浩劫呢?
都蘭目前除了大馬路上有一間連鎖便利商店外,其他地方都還保有純樸簡單的生活型態,沒有喧囂的pub、網咖、連鎖速食店,隨處可見傳統的雜貨店及獨立經營的衝浪、飲食攤。常常讀到報章雜誌上講到都蘭,當地人都很害怕「都蘭墾丁化」。我要離開的時候,都蘭大街上正有一家即將開幕的連鎖「叮哥茶飲」,都蘭本身也許沒能完全將自己阻隔於改變之外,就像我們也無法完全將自己封閉,只能期待,在部落年輕人的努力之下,她能繼續保有傳統文化和樸實的生態。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