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3, 2003

  嗯,這會是一篇很長的日記,各位要有心理準備。
  上篇日記提到我正在看一本叫做「大仲馬俱樂部」的偵探小說,買了好幾個月,一直卡在前面幾頁。直到最近發現自己囤積的書太多,決定追隨最近百貨公司週年慶大清倉的活動,也把自己這半年來買了但沒看完的書清掉,才重新翻開我書籤一卡住的那一頁。定下心來看,理清了頭緒後,在閱讀時也漸漸地能進入作者所編排的世界。然後,讀的速度閱來越快。雖然很想知道,到底是誰按書中情節佈下了奪書(幽暗王國的九扇門)之計,可也不想馬上就翻後面知道結局。
  讀完,我嘆了一口氣,這不是失望的嘆氣。我上星期看完「啥利波特二:火雞的秘密」時也嘆了口氣。它的第一集相當精采,也讓我去思索童書故事主角也和真人一樣,要面對成長的尷尬。同時,電影也破壞讀者在閱讀時最寶貴的權利,也就是想像力。即便如此,我們仍無法從那些想藉由它們(不論書或電影)賺大錢的人當中拯救它。就因為我太喜歡第一集,第二集一出毫不猶豫就買了,一開始還不錯看,不過越看到後面越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作者想說些啥米東東。不過也有可能是我看這本書的時候一心只想把它讀完,等我有閒時再拿出來翻翻好了,最近的工作是把我所有沒看完的書讀完,重讀不在我短期的工作表之內。
  扯遠了,還是回到「大仲馬俱樂部」來吧。仔細算算今年讀了不少書,這本書是我今年截至目前最棒的閱讀經驗。我後來發現我為什麼一開始沒有辦法很順暢地讀下去,因為我搞不懂故事的「敘事角度」。嚴格地說,「大仲馬俱樂部」是一本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小說,一開始的「我」,指的是一個叫做玻利斯巴肯的大仲馬專家,也是各研究古代史的學者。不過,從第二章之後,故事的敘事者就變成了路卡斯科索,本書真正的男主角,職業是古書的蒐獵者。歐洲畢竟有很悠久的貴族傳統,以前的貴族有相當豐厚的藏書,家道中落之後,後代子孫變賣藏書還債,這些書中其中有很多都是珍貴的初版品,在書市裡有一定的行情。科索本人並不是販賣集搜購古書的商人,他受僱於一個叫巴羅波哈的書商,以廣博的學識分辨書的真偽和價值。故事是從一個叫做安立泰菲耶的富有出版商的死亡開始,然後,科索帶著大仲馬「三劍客」原稿中第四十二章「昂茹產的葡萄酒」來找巴肯鑑定真偽。接下來,故事進入了科索的角度。波哈僱用他去尋找大仲馬「幽暗王國的九扇門」僅存於世的三本書,「九扇門」傳說是由撒旦所著,只要解開了書中的謎,便能召喚魔鬼。傳說,大仲馬藉由此書乞求魔鬼的力量,因而有充沛的靈感成為多產的作家。就在科索越接近故事真相的同時,也越來越多離奇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更怪的是,這些事件隱約都和「三劍客」的內容相符。
  我在看這本書時,除了很自然地回想起「三劍客」的內容外,其實,更常想到的是Umberto Eco的「傅科擺Foucalt's Pendulen」。基本上這兩本書都有相當的部分與神秘學有關,其中聖日爾曼伯爵、法蘭西斯培根、羅傑培根都是在這兩本書中都有出現的人物。傅科擺裡的聖堂武士團和大仲馬俱樂部裡的波哈,同樣也都是對自己相信的事情堅信不疑的狂熱分子。Eco熱衷假造歷史,大仲馬也擅長揉合歷史事件和虛擬情節,創造精采的故事。
  大仲馬俱樂部的作者Arturo Perez-reverte在這本書的結尾,幾乎已經解答了所有的謎團,除了那個從半路殺出、一路保護科索到最後的綠眼女孩。這女孩自稱是艾琳艾德勒(福爾摩斯探案是我小學時代的記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名字出自福爾摩斯小說A Scandal in Bohemia王室醜聞,Irene Adler是國王的情婦,國王委託福爾摩斯拿回艾琳身邊一樣他送的東西,但是我們偉大的福大偵探最後卻栽在艾琳手裡,也是福爾摩斯所有探案中,他唯一栽在女人手下的一次。另外,艾琳也是大男人主義者福爾摩斯心中唯一尊敬的女性),護照上的住址也是小說中福爾摩斯的住所。雖然女孩自稱艾琳艾德勒,但是作者提到她時,卻大多數以「那個女孩」稱之,書中對那女孩的來歷也沒有多少說明,套句科索說的,或許惡魔化成艾琳來保護他吧!
  我也是看到要結尾了才搞懂,為什麼本書的第一人稱敘事者是玻利斯巴肯,但是通篇卻以第三人稱的科索來說故事。看到這邊,謎題解開大半,我只有擊結讚賞情節安排精采的份,也為作者在敘事角度轉換的流暢感到佩服,因為他顛覆了一般偵探故事單一敘事的角度。
  封面裡的夾頁有說到,「大仲馬俱樂部」有被拍成電影,由波蘭斯基導演、強尼戴普主演,英文片名叫做Nineth Door,中譯名為「鬼上門」。這部片我有點印象,嗯,去租來看吧!
  看完這本書後,下一本要看哪本呢?我應該會選擇「精靈寶鑽」吧?這本也在我的書架上放了有一段時間了,每次都只看完前言就看不下去了,噗。看書跟心情有關,今年的前半年對未來很不確定,所以也就沒有多少心情讀小說,那時候看的大多是詩集或是思想性的書,像是盧梭的論自然人的起源及不平等、馬基維里的君王論這些東西,現在生活穩定了,也就有閒情逸致來看故事書了。前一陣子看Berhard Schlink的「我遺落的那一半」,發現自己的腦袋真糟糕,看了後面忘了前面。這次看大仲馬俱樂部就沒有這種現象了,我得出結論:看小說要一氣呵成,我遺落的那一半我大概花了三星期(或更久)才讀完,每次讀都斷斷續續,自然無法連貫。這麼說,不是我得了青年癡呆症囉?
  之後,我打電話給朱雀分享我讀書的心得。並且,請跟她的學生說,要趁年輕時記憶力好多讀書,因為,我發現我國中國小甚至高中時讀過的書,即使過了十幾年沒再碰,只要稍經提示,還是能記起書中的內容,反而是大學以後才讀的,雖然跟以前相比,更容易讀懂精髓,但記憶力明顯地就差了,甚至要讀個兩三遍才能記得。年輕時也不一定要讀什麼經典名著,當然有讀更好,重點是在培養讀書的興趣。好的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就像亞里斯多德說過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單獨偶然的卓越演出,而是長期的習慣累積成的。閱讀能讓一個人平心靜氣、培養深入思索事情的心態。Berhnard Schlink說過,"Reading is travelling where no train nor plane goes, aging without getting winkles, being young again even 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of time."。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只要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就能避免養成很多不良習慣,至少我是如此。所以,大家多看書唄...

  講完了我讀的書,來講一下上星期天的的一級方程式年終大戰──日本鈴鹿站。基本上大家在經過美國站後,應該都認為Schumi今年封王封定了。不過,星期六排位時因為後段時間下雨,使得星期五排位時作出優異成績的車手受到牽連,Kimi排第七,Schumi更慘,排到14。雖然如此,Kimi的機會還是很渺茫,因為他必須要拿冠軍回來,而Schumi必須一分未得才能贏得年度冠軍。從比賽開始,我家那支持芬蘭車手的老弟就面色凝重。老實說Kimi這場比賽跑得中規中舉,要怪就怪在他運氣不怎麼好,排位排後面就算了,頭位還是Ferrari的Barrichello。也不能說他運氣不好,因為Montoya更背,一起跑不久一個乾淨俐落的超車,巴掉Rubens,不過好景不常,沒多久就因為無法換檔,只能開回pit提前收工。另一輛Williams的Ralf的表現更是令我吃驚,不是好的那種,尤其是和Schumi的那一撞,呵呵,我邊看邊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Ralf今年表現大起大落,一開始因為不適應新的排位模式,後來習慣了,成績就很不錯,可是到了賽季後段,常常發生令人驚駭的意外。
  比賽的結果,Barrichello自Montoya退賽後,便一直領先到最後。Mclaren的兩台車雖然力圖急起直追,可惜差距過大,只能以二三名完賽,Williams抱蛋歸來,好在還保住年度車隊第二。所以,年度車隊冠軍跟車手冠軍就跟大家先前預測的一樣囉。第二天看蘋果日報的賽車專欄,附上一張賽末車手的大合照。那個自稱洗拿的作者說,當今F1車壇每個車手都是萬中選一的好手,除了季初季末大合照時之外,就只有撞車時才有機會露臉,而且是很狼狽的樣子。今年Michael Schumacher拿下破紀錄的個人生涯第六個車手冠軍,作者更希望年輕的車手能早日追上,冠軍寶座換人坐坐看。在被問到打破Fangio五度世界冠軍的紀錄有何感想,Schumi說,Fangio那時的車手除了安全帽之外,沒有其他的防護措施,連安全帶都沒有,比賽就是玩命,因此他覺得從前車手的成就更直得敬佩。不過也有人說,現在車隊的差距日小,競爭更激烈,能得到六次世界冠軍的成就更難能可貴。
  嗯,我自己從九八年開始看F1,九九年到二零零一年非常著迷,每場比賽都不錯過。當初吸引我一直看比賽的原因,除了車手和車隊的競爭外,其中一個原因是喜歡Schumi。我得我之前的日記也有說過,看他賽車會讓人熱血沸騰,有他在場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即使落在車陣之後,也能一步一步超車向前。尤其看他的雨戰,你會覺得這個人真的不要命了,在濕滑的彎道還甩尾進彎。九八九九年他和Mika Hakkinen爭冠,九八年最後的鈴鹿戰起跑前熄火,只能從最後起跑,最後他追到第三名,拼到車輪爆胎,飲恨退賽,九九年英國銀石戰車禍腿傷,休息大半賽季,爭冠夢碎。到了二零零零年,終於封王,我相信當時全世界的衛生紙和香檳的用量一定報增,因為全世界的tifosi大概都邊哭邊呵香檳酒。那時會喜歡Ferrari不單是因為她erotic的外型,而是全體工作人員對賽事的堅持,會喜歡Schumi也是他對爭奪冠軍的堅持。當然我知道他九六、九七年為了爭冠也做了些骯髒事,不過這並不太影響我對他的觀點,因為他仍是當今最厲害的車手,即使討厭他的人也承認這點。還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車壇少了他就沒有了焦點,就像NBA沒了Michael Jordan一樣,雖然比賽繼續,年輕球員也一樣賣力,但是總是少了些什麼,即使沒有什麼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用Eminem的歌詞形容,we need a little controversy, cuz it feels so empty without "Him"。
  雖然這幾年他的跑法日趨保守,不像以前那麼令我熱血沸騰,他還是我最喜歡的車手之一。我討厭的是他的車迷,那些把他奉為車神的噁爛舒迷,我也討厭那些反舒人士,因為這兩類人都是沒大腦的傢伙,一種位贊成而贊成,一種位反對而反對。我本來還喜歡去某些網站的討論區,不過後來發現,不管是台灣還是對岸的討論區,多的都是這兩類混蛋,所以,我後來就只固定去看新聞或是看些人發表的意見。
  網路也是現實世界的縮影,畢竟這世界上也都是這兩種人多些。
  星期一到星期三晚上我都會去桃園實習,練習聽他們怎麼回答客戶的問題。今天晚上已經去過了,本來之前很擔心客戶的問題千奇百怪,自己答不出來,但今天聽了一天之後,倒覺得大部分的情況自己都能應付。那天跟朱雀通過電話,我跟她說,改變都是好事,我也期待我工作上的改變,即使只是一點改變。不過,大家對我們的新工作內容到是抱怨很多,我們不是討厭改變,只是討厭一點計劃也沒有的改變。我不太想在這篇日記裡講太多跟我工作上相關的抱怨,因為,日記不該寫這些不愉快的東西。
  有機會我會寫在討論區裡的。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