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3, 2004

  魔戒最終曲去年12月18日晚場在台灣上映,我第二天跑去看早場。在公司附近的電影院看,觀眾不少,也沒什麼公德心,不準時入場的,邊看邊講話的,還有手機響起還大剌剌地接起來講的...。當時我的觀影情緒大受影響,在很感人的時候哭不出來,也漏失了很多細節沒注意到。當時一出戲院,我就決心再看一次,不過要等觀眾少一點的時候。
  於是今天我和零兩個人去欣欣晶華影城,會選擇那邊的原因,一則因為網路上盛傳國賓加快轉速,原本三小時十一分的影片在三小時內撥完,使得人物的聲音變細變尖,即使大家都說國賓的重低音絕佳,我也決定捨棄。第二,也是在網路上看到,欣欣晶華有把影片最後的演員名單撥完,本來一般影片的演員名單都是黑幕白字,沒什麼了不起,不過魔戒配上繪圖手搞,我很想看。
  這一場的觀眾不多,大概十多人,雖然有人吃東西,不過都還蠻節制的,不會弄得塑膠袋一直響,影響別人,也沒有人一直講解劇情。在該笑的地方大家一起笑,該歡呼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反應,這是次不錯的觀影經驗。也許是因為早場人較少的關係,排到的場地是比較小的廳,廳小我不在乎,不過,人家是衝著片尾字幕一刀不減去看的,可是放映師在撥完導演跟編劇的名字之後卡片了。你們是沒發現我還坐在位子上嗎?
  談電影本身吧!一開始出現兩個悠閒的哈比人在船上釣魚,然後一個哈比人被魚拖下水,找到了一只戒指,而另一個哈比人殺死了他,將戒指占為己有,這是交代史麥戈持有戒指的經過,也解釋了在前兩集中從佛羅多和甘道夫口中說到,咕魯原先也是一個哈比人的由來。我覺得這樣的開頭蠻不錯的,雖然不像第二集以甘道夫大戰炎魔開場那麼炫。反正遲早要交代咕魯的身世,與其在中途以倒敘的手法補述,冒著拖緩及打亂劇情節奏的風險,還不如放在一開始觀眾還沒有什麼感覺的時侯。講完咕魯,畫面進入法貢森林,甘道夫、亞拉岡等人來到被大水包圍的艾辛格。原本薩魯曼和巧言的戲在這邊全部被刪光,之後也再沒提到他們的下落。反正其實我也不是太在乎他們倆個,大家也知道片長有限,而且加長版DVD應該也會把他們的戲份放回去,也就沒有多少人抱怨。我比較在意薩爺爺的死法,但願不是之前網路上流傳的照片,他摔在釘輪上被刺死,因為如果一個巫師這種死法,也未免太無趣了。
  皮聘偷真知晶球這段真是太可愛了,看小說時只覺得皮聘是一個魯莽的蠢小子,電影拍成這樣,如果我是甘爺爺也不忍苛責,呵。我也才發現甘爺爺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忘記小說裡是不是也這樣寫的,回去翻翻書。上一次看電影時,我到了山姆大戰屍羅時流淚,這一次,淚水再梅里跟皮聘道別時就潰堤了。不過,坐在我後面有一群女生,在我流淚之前就聽到她們猛抽面紙的聲音,我也忘記到底是哪一幕這麼感人,反正每個人的催淚點不同,只是我覺得我的有點莫名其妙(指的是蜘蛛),呵呵。
  法拉墨是二部曲裡被蹧蹋最多的角色,最終曲裡出現的迪耐瑟,大概是這部片裡讓我最失望的角色。記得小說裡的迪耐瑟王不過是一個灰心喪志的頹廢老人,還沒有到電影裡那種心神喪失、不講道理的情況。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居然是從他口中出現"我絕不會向來自北方的遊俠屈服"這樣的話語。小說裡我對迪耐瑟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在當他的兒子波羅莫一直對他的父親雖然是剛鐸真正掌權的人,但名義上只是宰相兼攝政王耿耿於懷,問有無取而代之的可能時,迪耐瑟說,在其他國家,可能不出幾天(或幾年)就改朝換代,但在剛鐸這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電影第一集裡,波羅莫也說過,他的父親是一個高尚的人,可是第三集電影裡的迪耐瑟像煞一個老番癲,反而讓第一次看電影時的我為皮聘向這樣的糟老頭效忠感到不值。之後在魔戒討論板上看到有人說,當迪耐瑟欲與垂死的法拉墨同歸於盡時,手裡握著真知晶球,顯然是黑暗魔君索倫讓他看到人類和剛鐸的末日,影響了他的心智,才使得他失心瘋吧?而皮聘是為了報波羅莫的救命之恩,當迪耐瑟詢問波羅莫死因時,才發誓向剛鐸效忠。書中此段和梅里發誓對洛汗國王希優頓效忠,都是我相當喜愛的片段,這代表了,無論再純真的孩子,總必須面對成長,必須承擔責任。他們以及對方「以愛回應忠誠,鮮血回應背叛」的誓言也讓我十分動容──何等鄭重莊嚴,以性命護衛榮譽的誓約!
  忘記是誰說過,一但經歷戰爭,面對恐懼和殺戮,已無法再平靜地面對人生,因為他們過往的純真再也回不來。於是他們共同的失落會變成整個世代的失落,我們很常可以看到的一個詞──the beaten generation──普遍被譯為"垮掉的一代"。真要用"the beaten generation"來解釋魔戒,未嘗不可將魔戒解釋成劫後文學作品,一部療傷止痛之作。即使Tolkien本人極端不願意別人將魔戒拿來影射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無疑地他在戰場上的切身經歷的痛楚和領悟仍可以清晰地在書中發現。Tolkien一定見過許多原本應該快樂長大的孩子,在戰火下必須強迫自己一夜長大,在甚至不知道自己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時就已經血濺沙場。自然在電影和小說裡我們看不到這樣直接了當的懷疑,Tolkien懷抱創作神話的理想,自然在小說中必須有絕對的善良和邪惡勢力的衝突對抗。小說中每一個角色均為了捍衛自己所愛的一切而戰,電影中,第二集的希優頓王雖然一開始拒戰,後來仍理解到,不論他願不願意,戰爭已經打到家門口,已經無可避免必須反抗,否則當黑暗籠罩中土世界,一切美好都將化為烏有。
  電影的結尾被台灣某著名影評人批評為「反高潮」,然而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局,因為這跟小說裡的一模一樣,山姆送別佛羅多,又回到夏爾,抱起自己的女兒,說道:"I'm home."。有看過原著小說的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最恰當的結局,因為我實在無法想像,如果整個魔戒三部曲在亞拉岡加冕後結束會是什麼樣子?是啊,這是高潮的結尾:戰爭勝利,人皇回歸,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皆大歡喜.....可我會殺去紐西蘭宰了導演Peter Jackson,把他身上的肥油榨乾混充紐西蘭進口綿羊油拿來賣!不,不只我,全世界的書迷都會殺去紐西蘭找他的!
  我一直非常喜歡接近小說尾聲的一段,可惜電影中沒有出現,聽說加長版也不會加入。當四個哈比人回到夏爾,他們的故鄉已經不像以往那樣的翠綠美麗:所有的樹砍伐殆盡,只剩下吐著煙的醜陋工業建築,原來薩魯曼和巧言到了夏爾,把整個夏爾占為己有。四個哈比人聯合起其他哈比人,趕走了薩魯曼和他的走狗們,收復失土,重新建設。我試著猜測Tolkien寫這段的用意:即使他們拯救了世界免於毀滅,但仍保不住自己的家園,也表示無論家鄉是否遭受戰火波及,對他們來說一切都不同了。電影裡四個哈比人回到夏爾,哈比屯還是一樣的純樸,人民還是一樣重笑語和美時,根本不理會外在的世界是否經歷了驚天動地的戰爭。所幸,編劇們還是透過了佛羅多之口,說出了「經歷過這些事情,怎能繼續過平靜的生活?」,總算也點出了這一點涵義。
  即使不去猜測Tolkien的創作意念及靈感來源,魔戒仍是一個很精采的故事;如果不去想導演為了遷就片長剪掉了多少精采的片段,劇院版的魔戒最終曲還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所有好看電影必須具備的內容都有了:劇情高潮迭起、動作場面浩大、人物性格鮮明。唯一讓我想抱怨的,就是片長實在太短了。不過說真的,三小時十一分對一般人來說真的夠長了。也還好魔戒每集都會出兩種版本──劇場版跟導演加長版,導演加長版的更貼近原著,不過如果不是真的非常喜愛魔戒,一般觀眾可能會覺得加長版太悶了。網路上傳說加長版會比劇場版的多出約一小時半的劇情,我非常非常期待。小說裡法拉墨和伊歐玟在療傷的那段也是我非常喜愛的部分,因為之前劇照的關係,這部分很有可能再加回去,那敢情太好了。我在看電影時,就覺得劇場版不過是加長版的預告片──祇是長了點而已。零說如果能拍成影集那就更完整了,我不敢奢望影集,有加長版我就很滿足了。等到加長版出完,大約是今年的年底,我想我的失落感才會真的開始。
  魔戒三部曲畢竟也陪了我三年,每年年底去電影院成了一種儀式,隔年期待劇院版和加長版DVD的發行則變成一種習慣。在看魔戒首部曲後我寫過,我是看了書之後才去看電影的,看書時已欲罷不能,看完電影之後更是一頭栽進了老教授創造的奇幻世界。在二部曲看完之後,我感嘆迷上魔戒的每個人都變成戒靈,因為我們不自覺地蒐集關於魔戒的各種週邊商品,然而中土世界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在最終曲下片後,我還可以期待加長版的問世,然而最終曲的加長版出完,除非有新的魔戒系列故事(精靈美鑽、哈比人歷險記)開拍,否則,往後的每年不知該期待什麼。那麼,我要怎樣替魔戒最終曲的觀後感下結論?
  我要說的,就像在電影片尾佛羅多說的一樣:「經歷了這些,我怎麼能再過平靜的生活?」看了三年這麼棒的電影,面對以後的電影,我怎還會有等同的感動和喜愛?我會這麼喜愛這部片,原著本身精采無須贅言,但是整個製作團隊的用心,才是讓我愛這部片的原因。我不敢想像,這麼精采的小說,被交在只想從它手中撈大錢的導演手中,會被蹧蹋成何等模樣?該慶幸的是,導演為了實現兒時夢想而拍了這部片,編劇及其他後製人員、演員等人,都是因為愛這部小說,使得即使故事發生在虛擬時空,也能帶給我們這麼真實的感動。我一直記得Peter Jackon說過的一段話,當他遇到挫折和累得半死,懷疑自己能否繼續下去時,他都會問自己,他現在做的,是不是他一直以來最想完成的夢想呢?答案是肯定的。當他這麼肯定時,無論多麼累他也繼續堅持拍完。這給我很大的鼓舞。
  在我的心裡,魔戒是永不下片的傳奇。即使電影下片,我也能繼續看書,看DVD,重新喚起我的激情和感動。也許哪天對魔戒的熱情消散,我再回頭看這三年,也會對自己曾經的迷戀而覺得驕傲。